2012年7月1日星期日

评老马的‘造王者’论




前首相马哈迪认为,‘华人将是来届大选的造王者,这并非是他情绪化的看法,而是事实确实如此’。他这种单元种族造王者论的思维,正是马哈迪时代治国政策的根基,也是后马哈迪时代治国政策的依据。

1970年,马哈迪出版一部名叫《马来人的困境》的书籍。这部书的对象是以华人为假想敌人,极力煽动马来人向华人夺权,并自称马来民族是马来西亚的本土民族。

以下四项为该书的中心思想目录:

1,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原著民族(BUMIPUTERA)。

2,马来语文是国家的语文,其他民族一定要遵从和学习。

3,马来人在自己的国土上遭到其他民族的欺负和压迫。

4,一定要夺回华人在企业领域中的霸权地位。

这部书出版不久,马哈迪以退为进地出国,并在国外与马来种族主义分子商讨如何落实书中的中心思想。1972年回国之前,他的部分种族主义政策已在实行中。

回国后,他士途如乘直升机般直达副首相一职。1981年他顺利登上首相宝座,开始鉄腕统治的马哈迪时代,长达22年。

在那22年中,华人在经政文教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全部按照《马来人的困境》所预设的计划,一个一个地被侵蚀和消失。华资在金融,进出口贸易领域的地位被新兴的巫统企业及企业家所取代;马华,民政从兄弟党沦落为父子党,华文中学被改制所害差点断根,华小也在苟延残喘。

由于老马是采取高压手段治国,当然不忘以“分而治之”政策来分裂国民团结,以期达到长期统治的目的。因此,他总是喜欢纵容各种族内部,以及种族与种族之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以期达到全面掌控政府的局面,实现政治强人的美梦。

正是他要摆出政治强人的作风,如果他不喜欢某个部长的言论,他可以将該部長先革职,后通知,半天内将便该名部长摆平。一旦有某个国阵成员党领袖对他不敬,他可以支持该领袖的对手起而代之,即使是党主席闹双胞,甚至另立新党都在所不惜,一定要将该名领袖拉下马。

因此,他在位期间,没有一个种族不是拥有多个政党的。政党如此,社团也是一样。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可算是当年刘盘石向雪华堂夺权不果之事。

由于雪华堂坚持《诉求》立场令马哈迪极为不满,于是便通过马华唆使刘盘石向雪华堂夺权。最后,刘某失败并在一周内取得准证,成立一个与雪华堂功能重叠的“隆华堂”。刘盘石因为分裂华社有功,不久后获得一个‘拿督’勋章。

纵观上述史例,马哈迪不仅精通权术之运用,同时也非常了解各民族内部的情况。故此,他昨天便有如此精辟的立论:“如果马来人分裂,马来人居多的选区,便由华人决定谁将会胜出;反之,若是在华人居多的城市选区,如果华人分裂,马来人一样将可决定谁胜谁负”。

那是马哈迪根据他的种族主义理论而达致的观点,极尽是似而非之能事。實际上,他故意忽略种族主义思维在当前已经被人民逐渐抛弃的事实,其用意仍然继续鼓吹种族主义,并提醒人民要以种族肤色来投票!

目前,我国大部分选民已经清楚該如何去投选心目中的党,而不是选个人。更加不会因为候选人所代表的党是自己不喜欢,因为候选人是本身的族人而选他。

选党不选人,這已经是一种趋势,是一股朝着走向成熟与康庄民主大道的激流!

01/07/2012



0 评论:

发表评论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