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2012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即将出炉,详阅后依然发现它不仅将华文教育的发展排斥在主流外,而且对即使是残存的华文小学教育也加以诸多限制,更遑论什么‘依需求增建华淡小’,那只不过是大选前的空头支票吧了。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昨天接受对该课题的访谈时,他毫不掩饰地坦承说,《教育发展大蓝图》里并没有把独中纳入国家教育主流,因为独中不是按国家教育政策办学。
至于国民型中学,他认为,有关学校是采用国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华语是附加科目,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因此,政府会考虑加以改善(?),包括增加(华文)上课时间,教师和设备(?)。
华小呢?他表示,教育部希望(华小学生)在小学接受母语教育后,在中学时回到国民学校接受教育,以达致交融的目标。
慕尤丁的意思是说,华人子弟在小学阶段学到只会写,会看自己的姓名,会讲华语便够了,上了中学便一定要专心学国(马来)语。这就是所谓的正统国家教育政策,也是《2012年教育发展大蓝图》的目标。
“华人子弟在小学阶段学到只会写,会看自己的姓名,会讲华语便够了”这个国阵的极终目标,它也是马华诸公常挂在嘴角,并且更是引以为荣的‘马华与华教共存亡’的承诺。
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所制定的规则与条例,即使是华小,它必须遵守国民教育课程纲要教与学,不能逾越半步。换句话说,华小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华文各科目每周所需要的上课时间和节数都有明确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中学阶段,国民中学必须是100﹪以马来语文教学外,其行政与公关全部一律是马来化,华人子弟没有学习华文的余地。
所谓的改制中学或国民型中学,它们前身是华文中学或教会中学。教会中学是强制性被改制为国民中学,而华文中学在其董事会接受政府的津贴之后,董事会便要将其管理学校的自主权交给政府,而政府则将该校纳入国民学校体制里,一切必须遵照和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在国民(型)中学里,华文科目是选修科,或者是慕尤丁所说的‘附加科目’,可学可不学。虽然有些国民(型)中学设有华文课,但是由于师资难找,或校方有心为难,华人子弟要学习华文真的难若登天。
在东南亚国家,比如印尼,柬埔寨,泰国等国,当地的华人非常热爱学习华文,同时,当地政府也从中协助和鼓励。因此,华文教育在这些国家可说是自由发展。
反观马来西亚,华人子弟要学习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就必须付出昂贵的学费到华文独立中学去求学,因为中央政府分文不拨给独中作经费。
至于华文独立中学,她可说是华社的第二个所得税缴交局,因为政府完全没有资助独中,独中的一切经费全由华社统筹统办。精明的董事会是用‘以校养校’的方式来为学校准备充足的资金,但是,有更多独中缺乏养校的条件,唯有每一年向华社募捐经费,好辛苦呀!
我国的人口比例华族占第二位,但是,国阵政府对待华社犹如二等公民,人们从华文教育的处境上便可印证华社这种悲愤的说法。
对华文教育发展极为不利的所谓《2012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即将在本月11日由首相纳吉宣布。身为内阁成员的马华部长根据国阵合作的精神,当然举手举脚100﹪给予支持与通过!
如果马华公会,民政党,人联党及其他国阵的华基政党,不在48小时内表示反对的话,你们当典华文教育的罪名必须要承当,你们是‘民族的罪人’永远也清洗不掉!
09/09/2012 |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