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一份不符合国情的教育大蓝图!



今天由首相纳吉宣布的《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下称大蓝图),概括地说,它是国家单元教育政策的延续版,加进国民经济发展所须的‘经济效应知识’而拟成。它即不能全面提升全民教育素貭,也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须的人力资源,更遑论要在2025年达到国际顶端的梦想境界。


由于国阵政府长期实行‘顺民式’的教育制度,造成国家教育基础先天性积弱,国民教育素质差劲。再加上种族政治与行政上的阻碍,导致流失掉许多各民族的宝贵优秀人才,迫使他们在海外寻求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部长众生像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主要的‘火,是不惜动用任何手段来包装自己是该部门的专才,打肿脸皮充胖子。然后标新立异地宣布什么‘新计划’,‘新蓝图’,‘新政策’,借此提高自己的形象,现任教育部长慕尤丁也不例外。

在教育领域内,几乎每一任新部长上任都会推出新点子。但是,在若干年后,往往由于所实行的什么‘新计划’,‘新蓝图’,‘新政策’弊端百出,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而被迫取消。随后,又推出新的教育方案取而代之。总之,莘莘学子无辜成为这些教育部长‘突发奇想’方案下的牺牲品。

由早年的《三M政策》,《宏愿学校计划》,《学生交融计划》,《英化数理政策》,到今天的《大蓝图》,花样百出,无非是在贯彻其单元教育政策最终目标,继续将华淡语文母语教育排斥在教育体制外。

就以此份《大蓝图》做例子,在‘语文’一节的文中阐明: 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每年必须参加两次以国英文进行的读写算计划(Linus)测试。目前的测试只以国文进行。

在2025年前,每一名学童都必须学习一种第三语文,从华语、淡米尔语与阿拉伯语开始,接下来便是西班牙语、法语与日语。

大蓝图在第4章第9页只提到,所有国民型学校将“维持华语和淡米尔语作为教学媒介语”。

它在第7章第16页表示,大马教育结构将维持华淡小现状,家长将继续有权决定送孩子到国小或华淡小就读。

但它补充,“在小学阶段后,来自不同政府学校类型的学生将进行归一管制进入国中。这项决定符合国家教育对话会的主流意见”。

非常明显的说明,在大蓝图里,华淡语文教育源流在国家教育体制中根本没有长远的发展蓝图,只有短暂的小学寿命,过后便被纳入‘同化’的熔炉中!

大蓝图既然提及:“根据目前最完整资料显示,相对于10年前,更多的印裔和华裔学生在2011年进入国民型小学就读。华裔学生进入华小的比例,从2000年的92%增加到2011年的96%。印裔学生的转移更加显着,进入淡小就读的印裔学生从47%增加至56%。同样地,国小学生如今90%是土著。”为什么不根据实际的国情去拟定更中肯,更有包容性,更能团结国民的蓝图呢?

在马来西亚的人口比例中,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华族占第二位,印度族是第三位,两者人口总数为32﹪强。这么强大的人口比例,其母语教育地位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几乎无立锥之地,却只在‘第三语文’的行列中,或在‘附加语文’中才能找到她的踪影,这简直是民族的奇耻大辱!

《大蓝图》据说在几个外国教育‘专家’的协助下完成。请问,这种完全抹杀母语教育权力,完全忽略国情的所谓教育发展蓝图,这种不被国内部分民族接受的蓝图,它的积效和下场会如何?

如果这只是某间高等学府的发展蓝图,或者是某个教育机构的发展蓝图则是另当别论,它的涉及面小而私人化。但是,《大蓝图》是政府所要实行的,攸关全民利益,人民不得不有权发言!

目前全国千多所华淡小的命运如何?在《大蓝图》的强行之下,当在所有政府考试全用上‘国文和英文’的前提下,华淡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会不会像国中学生一样,放弃报考华淡文科目?放弃学习母语教育的权力?只因为华淡文科目是‘附加科目’?“第三语文”?考不考都无所谓,学不学都无所谓呀?

鍳定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达不达到国际的高标准,它除了当事国要付出代价去努力提升之外,也要符合国际机构对该项目所制定的指标。它像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证书一样,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历史文物建筑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过于人工化及缺乏文化内涵,当然会没有资格。

《大蓝图》声称要在2025年实现高素质教育国家的指标,但是,它却是在践踏少数民族母语教育权力的基础上去攀登,这种以不文明,不人道,不民主,不择手段去达到目的的‘虚假高素质教育’国家,恐怕连‘素质教育’的殿堂给国阵政府沾污了!

11/09/2012













0 评论:

发表评论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